科学

据英国《每日邮报》8月26日报道,美国 “好奇”号火星探测器6日登上火星后,发回了一些令人惊叹的照片,其中某些照片中的疑点让科学家们都无法解释。不明飞行物爱好者在研究“好奇”号最新发回的照片后,宣称发现了不少类似于人手指头、倒放的鞋子和火星“动物”的石头。


英国一个搜索外星人组织的、网名为StephenHannardADGUK的用户在YouTube上近日发布了一段引发很多网友参与讨论的视频,他在视 频描述中说:“‘好奇’号可能拍到了远古时期的手指、鞋和火星生物。我们不清楚这些异常现象是真实的、还是因光线或者其他原因所致,这只能由你自己判 断。”


从这些最新的照片上确实可以看到一个圆形的石头,大概有人手指头那样长,曲线也和人手指头相似,还可以看到一个像破旧鞋子、倒放在火星岩石之中的石头,以及一块像在微笑的火星生物石。


另外,StephenHannardADGUK18日还发布了另外一段视频,称对“好奇”号传回的图片进行过滤处理后,发现火星上空出现了4个神秘的闪光体,这一说法在网络上引起一阵热议和猜测。有网友甚至大胆断言这就是UFO。


然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专家表示,这几个“外星物体”其实只是“好奇”号照相机上的几个无效的像素,因无法成像,只能显示白点。一名图像 和视频工程师也同意NASA专家的观点,并解释说所有的CCD相机都有坏像素问题,因为在火星这样一个荒芜的背景下,这几个白点就相对比较显眼,而在地球 的环境中,这样的白点就比较难以发现。


针对火星是否存在生命迹象,NASA目前尚未发布任何相关消息,不明飞行物研究者和爱好者只能继续猜测下去了。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海盗1号探测器正在对火星北半球的克利斯平原(Chryse Planitia)进行探测

 

 

【搜狐科学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海盗号火星探测器30多年来近日首次在火星上发现了有机物。

据报道,该发现得益于2008年8月份的一份研究成果,在该成果中凤凰号火星探测器发现了高氯酸盐,而高氯酸盐是一种稳定的氧元素合成物。

阿塔卡马沙漠(Atacama Desert)位于智利境内,是目前公认的最干燥沙漠之一,同时也是地球上与火星环境最类似的沙漠。科学家通过对阿塔卡马沙漠中含高氯酸盐的土壤做了一项关键性的实验,结果发现了其中存在着受燃烧后的有机物,而这与科学家从地球污染物中分解出来的化学物一模一样。

美国宇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的克里斯多弗•麦克凯伊(Christopher McKay)表示,海盗号火星探测器的研究成果颠覆了过去30年间人们认为火星上不含有机物的观念。但他提醒道,发现有机物并不能说明火星存在或曾经存在生命现象。

科学家此前曾设想火星缺乏有机物,但这与另外一项探索微生物生命迹象的实验相矛盾。该实验中,科学家将含营养极少的水添加进火星土壤中,然后监视土壤上方的空气,旨在研究添加的营养成分是否会进行新陈代谢。实验刚完成时仪器探测到了有气体释放,但是后续反应中却什么都没有。该结果至今仍保留着很大的争议性。

据了解,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计划将在11月份对火星上发现的有机物进行后续跟踪调查。(尚力)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周一, 03 1月 2011 12:14

2011年中俄将合作探测火星

   “萤火一号”因故推迟到2011年10月发射

   据新华社电 据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有关专家介绍,2011年,我国将与俄罗斯合作共同探测火星。与此同时,我国航天工业部门还先期启动了基于探月一二期技术的自主火星探测器研究和方案设计工作,目前正在积极开展技术攻关,目标是瞄准2013年的发射“窗口”,利用我国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

  据悉,我国自主火星探测器的科学载荷重量达100公斤以上,科学探测能力将大大提高。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原计划于2009年10月和俄罗斯的“福布斯-土壤”卫星一起,搭乘“天顶”号运载火箭从拜科努尔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后因故推迟到2011年10月。

  在世界各国未来探测规划中,较为关注的探测目标是月球、火星、金星和小行星。我国的深空探测活动起步于月球,到目前为止,我国共实施了两次月球探测。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任务的圆满完成,使我国突破了地球外天体环绕探测关键技术,研制了探测器、深空测控网、运载火箭等一系列功能单元,同时建立了基本配套的深空探测工程体系,为后续任务和深空探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发表在栏目: 科学
近日报道,冰冷温度不利于生物存在,但一些极微小的细菌却除外,科学家最新研究称,一些能复制自身DNA分子的细菌可潜伏在地球或者火星冰冻环境之中。
  


科学家最新一项实验证明一些普通的细菌或许能生存在火星恶劣环境中

 

  近期一项实验显示,一种细菌在放射性原子或者宇宙射线的自然损害条件下,仍能在零度以下的温度状态中通过修复损伤的DNA分子保持新陈代谢活跃 性。这项研究的研究对象是P. cryohalolentis细菌,它生存于永久冻土和南极海洋冰层之中。研究人员之所以选择这种细菌是由于它不具有任何超常的修复DNA能力或者摆脱放 射性功能,这更具有研究普遍适应性。
 

  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大学生物学家布伦特-克里斯廷说:“我所实验的P. cryohalolentis细菌并不具有特殊的DNA分子修复能力,这样的实验结果将具有一定的普遍适应性。但如果它每年能修复10个碱基对或者DNA 分子,它们将抵消致电离辐射所导致的生存孤立性。”他解释,如果P. cryohalolentis细菌能够潜伏,且并不具备DNA分子修复活跃性,那么在600000年的进化历程中它们将99%生存率下降。目前,他将这项 研究发表在上周召开的美国地理物理协会(AGU)的闭幕会议上。
 

  在实验室中,当P. cryohalolentis细菌放置在零下15摄氏度的冰冻混合物中400天,它们平均每天可以合成90个碱基对或者DNA分子。像这样的温度条件比火星的冰冷环境更温暖一些。
 

  克里斯廷通过评估P. cryohalolentis细菌、普通大肠杆菌和抗辐射D. radiodurans细菌的长期存活性,指出DNA分子修复的作用。据了解,D. radiodurans细菌最早发现于上世纪30年代,当时是科学家在进行食物放射性测试时发现它们的。如果P. cryohalolentis细菌在类似火星表面的冰冻条件下仍能保持DNA分子修复活跃性,那么它的生存能力则很容易超越D. radiodurans细菌。
 

  当然,像这样的生物存活评估实验并不包括一些威胁微生物在地球或者火星恶劣环境中存活的其他因素,任何微生物生活在冰冻的隔绝环境中都最终会遭 遇一些生存危机,诸如:食物缺乏或者缺少食用水。这就是为什么克里斯廷强烈警告使用该项评估作为微生物可能在外星环境中存活的实际推测,但是他更加自信地 排除电离辐射作为微生物幸存的限制因素。
 

  这项研究仍使克里斯廷和同事们置疑是否该细菌仅能修复DNA分子,抑或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同时复制DNA分子,从而继续增长种群数量。克里斯廷 说:“我认为这种普通细菌能够修复DNA分子,但我并不认为它不具有DNA分子复制功能。”目前,他们计划进行一项新研究试图揭开细菌修复或者复制DNA 分子的能力。这项最新研究同时发表在上个月出版的《天体生物学》杂志上

发表在栏目: 自然

1976年,“海盗号”登陆器在火星采集土壤样本

智利阿塔卡马沙漠与火星环境十分相似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近日,科学家称,可构建生命的富含碳有机分子存在于火星土壤中。从而挑战了之前科学界广泛认可的火星是一颗贫瘠行星的观点。

  1976年,美国宇航局“海盗号”登陆器采集了火星土壤样本,当时科学家并未发现富含碳的有机分子或者生物。但在2008年“凤凰号”探测器在火星极地区域发现包含氯气的高氯酸盐,科学家决定重新研究火星土壤。

  墨西哥国家自治大学拉斐尔·那瓦罗·冈扎勒兹和研究小组来到智利阿塔卡马沙漠,这里的地质状况被认为十分接近火星。他们将阿塔卡马沙漠的土壤混合高氯酸盐在一起加热,发现二氧化碳气体释放出来,同时还有氯代甲烷和二氯甲烷气体的迹象,这正是30年前海盗号登陆器采集火星土壤样本加热后的化学反应结果。

  同时,他们发现化学反应能有效摧毁火星土壤中所有有机分子。冈扎勒兹说:“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30年前海盗号登陆器采集的土壤样本中不仅包含有机物质,还有高氯酸盐。”尽管这项发现非常让人激动,但研究人员指出,目前做出火星表面存在生命的结论为时尚早。

  美国宇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的克里斯-麦克凯伊(Chris McKay)说:“这并不能作为判断火星是否存在生命的依据,但这项研究为我们揭晓火星生命之谜迈出了重要一步!”他解释称,火星上的有机分子可能来自火星生物或者非生物来源,坠落在地球的许多陨石为地球带来了多种有机物质。

  高氯酸盐是由氯离子和氧原子构成,可能在火星已存在数十亿年。当年海盗号登陆器采集到包含高氯酸盐的有机混合物时,科学家曾误认为是登陆器清洁液在火星形成的污染物。目前尚不清楚有机分子是源自火星,或者是由陨星碰撞带来的。

  2011年美国宇航局计划发射的“火星科学实验室”太空任务将有助揭开这一谜团,届时新一代“好奇(Curiosity)”火星车将在火星表面寻找有机分子。

发表在栏目: 科学